第十七章 雪中送炭(1 / 2)

老子只想活着 贼胆 1084 字 2022-07-30

“好吧,我收回,说正事,你看这些书到底查阅什么资料。”

言归正传,李毅这人看似玩世不恭,可在度与量之间,很把握分寸。

“说了你也不懂,我在查阅一种文字,比隶体更古老的文字,可惜,徒劳无用,这些书根本就达不到标准,就算有几字,也是残体,只能另想它法。”

“比隶体更古老的文字,篆体?金文?铭文?还是甲骨文?”

李毅似乎来了兴趣,一口气道出几种古老的文字,这下,轮到楚子河震惊了。

试想下,一个平时在他人印象中不学无术的人,突然有一天妙语连珠,像是变得博才多学起来?你又会是何种感想?

不错,是一种见了鬼的惊异!

而此刻,楚子河正感同身受。

“你这是什么表情,我怎么感觉毛毛的,要把人吃了似的。”

李毅不安的盯着楚子河,那表情着实有点吓人。

“你还知道,金文?铭文?甲骨文?”

楚子河试探性的问道。

“瞧你这话说的,怎么,只允许你这学霸名列前茅,还不让别人懂点,无聊,纯属无聊打发时间罢了。”

“无聊!打发时间!”

若不是自己竭力告诫自己震惊,楚子河真想掀掉面前的桌子,不过,他还是不敢相信。

他匆忙打开一本书籍,找出一片带有碑文的图片,放到了李毅的面前。

“念,帮上面的文体翻译念出来!”

“维二十八年,皇帝作始,端平法度,万物之纪。以明人事,合同父子;圣智仁义,显白道理;东抚东土,以省卒士……”

李毅翻开一章,逐字逐句的念了起来,这一念可不得了,彻底震住了楚子河。

“你……你竟……真懂……懂这上面的篆体!”

楚子河震惊的语无伦次,上面的篆体,他认识的也不过尔尔,可李毅这家伙竟然是有板有眼的念了出来,这怎能让他不震惊。

“认识啊,《琅琊石刻》,大秦丞相李斯所著,怎么了?”

“我是说你怎么认识的?不是,我说的不是这《琅琊石刻》,是字,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篆体!”

由于太过激动,楚子河表达的频繁失误。

“你说这个啊。”

李毅清了清嗓子,拉出一副意气风华气势。

“是,是,我说的就是这。”

楚子河紧紧的盯着李毅,生怕煮熟的答案又飞了。

“我学的,平时没事看看,不知不觉就学会了,跟你说,我可是有真才实学,你偏偏不信。”

这话说的没毛病,让楚子河这个学霸都怀疑了人生。

“这类书并没有了啊?”

一百年前,人类经历过一场地核暴劫后,这种古典的书籍已所剩无几,唯一的少说也只存在于华夏的博物馆里。

李毅如何学的,而且这家伙平时就不怎么用功,篆体这种高难度的认知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如此学会的。

“我写两个字,你翻译念出来。”

他没有说自己写的是何种文字,只是依照脑海里碑文中的记载,随即在桌面上临摹出二字。

“脉轮。”

当二字缓缓的从李毅口中吐出,楚子河是彻底的相信了李毅,一瞬间,他对眼前的这个死党似乎多了些陌生。

“你在哪学的?”

不管那二字真假,李毅的表现让他仿若置身于梦中。

“我家有,我家有一本超厚的古籍,听我老爸说,好像是爷爷收破烂捡到的,以前,小的时候,我没事就拿出来看看,所以自然而然就会了。”

话没毛病,楚子河到想起来了,李毅的父亲开的是回收再造的公司,祖辈传下来的企业,听他这么一说,八九不离十。

这是什么运气,楚子河有股想揍他的冲动,妈的,这运气也太好了。

大夏的汉字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,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。

这第一个阶段就是,起源于远古甲骨文,成熟上古金文,定格在上古末期的小篆。

此后出现一系列演化,特别是到了中古时代,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,开启了第二阶段的演变。

中古时段,大夏文字发展脱离古文字风格进入隶楷阶段,而后在中古隋唐宋时期基本定型,后世刻印,模仿宋体而来的文字,大体就是我们今天所用字体。

“那本书现在还在吗?”

楚子河无心再看下去,站也不是,坐也不是,李毅口中的那本书对他来说太重要了,堪称无价之宝。

他生怕李毅的回答抹杀他的希望,毕竟他家可是祖传回收再造公司。

“让我锁在了床底下的木箱子里。”

李毅老脸一红,像喝醉酒一样尴尬不已。

“还好,还好!”

他稳住心中的激动,尽量让自己平复下来。

李毅却一脸不解的望着楚子河,他不明白,一本古书,至于你激动成这样吗?

楚子河要是知道他心中所想,定会气个气血上涌,一发不可收拾。

“别说那么多了,赶快带我上你家去拿。”

顾不得将书桌上的书籍摆回书